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讲好“广西故事”民族团结进步征文选登

湖广新村传奇(二等奖)

2019-03-06 00:00     来源:讲好“广西故事”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工作小组     作者:黎学良 黄运浩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湖广新村绽放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兄弟姐妹,我们热爱自己的家园……”2018年6月1日,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湖广小学一名姓黄的学生大声朗读着自己的作文,引得大家热烈鼓掌。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讲起。

  石井坳自然村成了湖广新村

  石井坳自然村原是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龙集行政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距新华乡政府和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政府所在地四五公里,全村有48户,总人口246人。其中有26户129人属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管辖,剩下的22户117人则属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管辖,村民均为瑶族。他们籍贯特殊,如一户程姓人家,养了两个儿子,儿子长大成家,虽然近在咫尺,大儿子的房屋坐落在广西,小儿子的房屋却坐落在湖南;几个兄弟姐妹一口锅里吃饭,老大是湖南户口,老幺是广西户口;村民去种地,湖南人一锄头挖到广西来,广西人割草一刀则割到湖南去。该村房屋山地交错分布,可谓“一村跨两省、两省辖一村”,因而又被称为“湖广村”。虽然两省(区)土地房屋犬牙交错,但近10多年来从来没有为地界闹过纠纷。

  湖广村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200多年前,为躲避战乱和匪患,湖南江华涛圩镇小尖山村的程氏家庭和广西富川新华乡的莫姓人家迁居于此,共同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土地改革时,因该村地处广西湖南边界,田土跨界相连,两省(区)政府决定由百姓自主选择户籍所在地。原本同姓同族甚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有的选择了广西,有的选择了湖南,于是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村跨两省,一屋有两籍”“同走一条路、同饮一井水、同进一个门、同上一堂课、同耕一块地、同讲一种话”的奇特而又和谐、和睦、和美的人文景观。

  湖广村地处丘陵地带,长期以来干旱缺水,全村耕地面积287亩,其中水田35亩,旱地252亩,形成了地多田少的格局。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红薯、花生等低效益的农产品维持生计,原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除靠天吃饭外,遇到干旱年景,连饮用水都严重短缺。村民居住条件差,生活非常艰难。过去,两省(区)村民也曾因田地、饮用水或鸡毛蒜皮的事红脸。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中共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委员会和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员会经多次协商,决定对这个特殊的自然村实施移民建村政策。经多方筹集资金,并争取港澳特区政府援建农村安居工程项目,在离老村不到500米远的一片丘陵地带规划建设新村,对愿意从老村迁居新村的村民给予建房补贴,并免收报建费用。新村建成后,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形成了团结互助的好风气,就没有发生过邻里纠纷和边界矛盾了。无论是婚丧嫁娶、添子生日、搬迁建房,还是修路、开山,不管什么事,大家总是主动帮助。由于大家艰苦奋斗,共促发展,携手前进,当地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2017年人均收入达到8100元,成了名副其实的“湖广新村”。

  湖南伢广西娃入读湖广小学

  湖广小学每周都开展作文朗读比赛,故事的开头语是今年“六一”儿童节作文朗读的一个片段。这个由广西籍和湖南籍师生组成的学校,是为就近解决学龄儿童的入学问题而特设的。过程是这样的:2000年,湖南东关塘村有两位家长找到广西坪珠完小校长义祥才,恳请他收下自家的娃娃到坪珠完小就读。因为从东关塘村到湖南辖区内最近的小学教学点,至少要走半小时路程,上三年级后还要到5公里外的寄宿小学就读,家长们很不放心,因而造成一些适龄儿童辍学,而走到对面的坪珠完小仅需10分钟,可以一直读到六年级。新建的湖广新村适龄儿童也有上学的需求。为更好地解决低年级学生就近读书问题,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和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有关部门筹资60多万元,于2013年在湖广新村建立教学点,新建了教学楼及学生营养食堂、硬化篮球场,配齐教学设备。教学点设有学前班和小学一、二年级,目前共有学生42人,其中广西籍的28人,湖南籍的24人。广西、湖南各一名教师,广西籍教师叫程胜四,湖南籍教师叫高庆周。同时还聘请了一名阿姨做饭和搞卫生,孩子们每天中午都能在教学点食堂免费吃上可口的营养午餐。这样一来,两省(区)驻地适龄儿童高高兴兴地进入家门口的教学点上学。两地教育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为改善学校环境和提高教学水平,为当地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逢年过节,两省(区)的家长纷纷热情地请老师到家里吃饭,用朴素的方式表达谢意。据了解,近3年来,湖广小学周围10个自然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无辍学现象发生。

  湖广小学的事例,拓宽了广西富川和湖南江华相关领导的工作思路,他们以边界学校为平台,结合瑶族盘王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节假日,学校间联合开展瑶族文化知识竞赛、盘王故事演讲会、“我心中的瑶乡”手抄小报比赛和“广西湖南一家亲”征文竞赛、瑶族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让两地孩子在活动交流中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两地的孩子们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围绕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了解了民族内涵,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这就是最好的民族团结教育。”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中心小学校长李东海如是说。2010年以来,他们与湖南边界学校共举行学习、文化交流活动100余次。“你们在这样偏僻的学校任教安心吗?”我们开门见山地问。程胜四老师高兴地说:“我们在这里教书育人感到很荣幸,也很幸福。新学校建好后,广西方抢着捐赠课桌椅和校服,湖南方就争着建水泥球场。学校吸引了邻近4个村的湖南、广西籍学生来校就读。每年‘六一’儿童节,广西、湖南的当地政府和社会一些爱心人士纷纷到学校慰问,和师生们开展‘ 手拉手’联谊活动。”

  建立省际联合党支部

  为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使湖广新村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综治等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居住在湖广新村的6名广西、湖南籍党员经双方乡镇党委批准,于2013年8月30日成立首个湘桂省际湖广新村联合党支部。第一届支部书记程胜书,广西人;副支书也姓程,湖南人。现任党支部书记叫程德亮,湖南人;副书记程民金,广西人;支部委员程胜书、程民芳,广西人;另一名支委程得光,湖南人。

  联合党支部成立后,这些憨厚、朴实的人觉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建湖广小学。第二件事是修路,他们多次找广西、湖南地方有关部门,争取资金近30万元,修建了一条近1公里的通村水泥路,一条800多米的沙石路。第三件事是找水电部门支持2万元,为村里装上深水泵,使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结束了村民要到2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喝的历史。

  在工作中,湖广新村联合党支部还模索出通过资源联享、产业联兴、稳定联保、村务联议、学习联促,构建“组织共建、党员共管、队伍共抓、发展共谋”的省际党建工作新格局,破解省际农村及民族地区党建难题。同时,党支部还建立党建合作协议,建立党建联谊会议,信息相互通报制度,定期开展边界党建研讨交流、边界地区护林联防、边界乡镇团拜走访、边界群众节庆联谊等活动,共建基层组织,共解矛盾纠纷,共兴文教事业,共商发展大计,努力打造和谐幸福边界,带领群众积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伟大事业中。联合党支部自建立以来,共开展党员活动18次,为双方党员上党课20次,开展联谊活动16次。2016年,新华乡被授予“贺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湘桂省际湖广新村联合党支部书记程德亮也曾被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现在的湖广新村原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龙集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在这里我们也说说退伍军人、龙集村党支部书记黄进满。今年50出头的黄进满于1985年入伍,5年的部队生活练就了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爱党爱国、顾全大局的优秀品格。他退伍回乡后历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村民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直至现在的党支部书记。工作上他凡事都和省际联合党支部领导班子共同研究、商量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上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黄进满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黄胜庭2011年中专毕业后,放弃了在广东每个月有几千元收入的工作,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还在部队服役。二儿子黄胜府去年高中毕业后,也应征入伍。一个家庭两代人就出了3名军人,这一点让人敬佩和感动。因工作出色,黄进满多次被乡、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或先进个人,2014年还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致富果”创新经济发展

  湖广村地处石山坳,由于缺水,早前全村没有一分稻田,村民的全部收入来源于旱地里种的玉米和花生,村里的青壮年大多数都外出打工。早些年,村子里只有一位广西籍的退休教师家里安装有电话,这部电话虽然是私人的,实际上却承担了公用电话的职能,乡亲们有急事要打电话,或在外工作的人打电话回来问候家人,这位老师都热情帮助,不仅电话可以打,而且不厌其烦一次次上山下岭通知乡邻接电话。近年来,湖广村所在的县乡政府加大了对村里的扶持:投资修通了进村公路,投资打井、筑水池,引水入村,让村民喝上了自来水,开垦出30多亩水田;积极引导村民勤劳致富。现在,不仅大多数成年人用上手机,而且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购买了电视、洗衣机,有些还用上空调,购买了汽车。上面提到的那位退休教师对我们说:“我们村有几户人家买了小汽车,这在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

  最令人难忘的是2008年,南方一场冰冻灾害,导致全村80%的土墙房屋垮塌。广西和湖南当地政府共同协商,由政府补贴,将湖广村整体搬迁至现在的湖广新村。如今,全村48户村民都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新楼房。

  “双方政府还对我们村开展产业扶贫咧!”龙集村党支部书记黄进满兴致勃勃地领着我们来到村中心,我们看到,村东漫山遍野都是挂满红扑扑果子的桃子树,西边是昂首挂果的脐橙树,南面是黛绿的优质玉米地,北面是退耕还林种下的经济林。一起陪同我们的湖广新村党支部宣传委员程民芳说:“到2020年,我们湖广新村也将和全国人民一样同步奔向小康社会。”

  众所周知,富川特产脐橙肉质脆嫩、汁多清甜、果大美观,是广西的水果精品。每当脐橙上市季节,广州、南宁、武汉甚至北京、长春的超市和街头小巷的水果摊随处可见“富川脐橙”的醒目招牌,脐橙成为富川百姓眼中的“摇钱果”。而“摇钱果”的甘甜,激发了新村人民产业开发和经济交流的强烈愿望。湖广新村的广西籍村民主动联合湖南籍的村民种植脐橙共走致富路,富川水果、农业、科技等部门及时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目前全村48户种植脐橙100多亩,年收入80多万元。近年来,市场上桃子俏销,湖广新村的村民顺应市场规律,在山头上种植桃树300多亩,仅这一项,全村年增收120万元。我们来到村民黄名锦的果园,只见30亩油桃、水蜜桃树枝头挂满果子。他粗略估算,今年这些油桃、水蜜桃加上对面山那片三华李,至少能收果10多万斤,带来收入20万元。

  “同志,过来摘水果尝尝鲜。”刚走出黄名锦的果园,从邻近果园又传来了热情的邀请声。我们顺着声音走过去,见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在采摘油桃。这位果农名字叫任善期,其妻子右脚有点残疾,他们生育了两个子女。他们以往都在广东打工,因没文化又不懂技术,挣钱不多也无法照顾家里。早几年他响应政府号召,回乡承包了10亩山地种植油桃,这样既能挣钱也能照顾家里。今年是油桃树挂果的第二年,预计能收果3万多斤,收入4万多元。

  回村时我们路过湖广新村联合党支部书记程德亮家,碰巧遇到他的家人正准备上山放牛。我们到他的牛栏一数,满满29头菜牛。程书记很早以前就开始搞规模养牛,还养猪、种果,他不仅是劳动致富带头人,而且他的家庭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标杆,他是湖南人,他爱人黄兴英是广西人,他们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在村里这些经济能人的影响和广西、湖南两省(区)地方政府的帮助扶持下,湖广新村大多数家庭都兴起种果、养殖等致富产业,实现脱贫摘帽,到2020年也将和全国各族人民同步奔向小康。

  该村湖南籍村民程德才20多岁时离开家乡,一直在外打拼。20多年后,事业有成的他回乡看望亲人,也想尽己所能回报家乡。面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他触景生情,勾起了孩提时代的记忆:当年父亲和叔叔分家时的旧房子还在,古老的石井还在,孩提时的小伙伴都已成家立业,读书时的泥砖教室仿佛还在记忆中……他凝神仰望,而今这一切都已时过境迁,如今村庄早已旧貌换新颜,不免感慨万千。迁建的湖广新村、新建的湖广小学以及村级活动中心、综治中心,让人耳目一新,令他兴奋不已,和睦相处的家乡父老让他倍感欣慰、骄傲。

  齐抓共管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新华乡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南面,距县城24公里,东面与湖南江华县涛圩、河路口、大石桥三个乡镇接壤, 边界线长达32公里,是富川与湖南省边界线最长的乡镇。由于历史原因,省际边界上的这四个乡镇边界林地权属等矛盾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边界问题成为影响湘桂毗邻四乡镇社会稳定的难题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省际边界地区往往成为矛盾的多发地、纠纷的是非地。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山场土地大幅升值,山场土地权属矛盾纠纷也日益凸显,边界治安形势错综复杂,违法犯罪未能及时进行打击处置,一时间有些边界地区甚至成了犯罪分子的藏身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和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公安部门以创建两省(区)和谐边界为抓手,创新工作举措,为全面建立维护稳定联保、打击犯罪联动、宗族管理联控、边界事务共管、涉边纠纷共调、涉稳信息共享、灾害救援互助、涉稳突发事件应急互援的湘桂边界综治联勤警务工作模式,携手共建平安和谐边界,促进边界地区经济稳步发展。

  首先,他们组织民警认真排查影响两省边界和谐的突出矛盾纠纷和突出治安问题。俗话说:边界不稳,百姓难安。为此他们将创建“和谐边界”当作关注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边界多民族交错居住,社情相对复杂,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摸索出由边邻乡镇派出所所长带领派出所民警和司法所干部坚持定期到边界村寨走访,认真排查有可能影响两省边界和谐的突出矛盾纠纷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新做法。发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避免因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真正做到随时疏导、确保实效。通过走访调查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2起,化解矛盾纠纷22起,有效地维护了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

  其次,建立“湘桂边界综治联勤警务工作”微信群。大家通过该微信群通报警情和向群众发布防范新措施、便民服务举措。及时在微信群发布边界矛盾纠纷、治安刑事案件,让双方及时了解掌握动态。建立微信工作群以来,大家通过微信互通信息情报35次,通报警情20次,抓获犯罪嫌疑人1人。

  第三,开展每周一联系,每月一交流,每年一总结工作互动。通过定期、不定期互访,加强了双方乡镇、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基层党支部单位、干部之间的联络,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通过每周一联系每月一交流,互相通报两省(区)边界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情况、两地治安态势,交流治安管理经验,分析和研判当前边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解决省际边界地区治安问题的方式方法形成共识,落实“属地管辖,双方协作”的各项措施与方案,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维护边界稳定大局。创建湘桂边界综治联勤警务工作模式以来,共开展每周一联系活动120多次、每月一交流活动30次,并对涉及到的矛盾纠纷逐项建立档案,真正做到信息互通在第一时间,矛盾化解在萌芽之初,纠纷控制在最小状态。

  第四,开展跨区域警务合作,为织密边界治安防控网,一旦发生治安刑事案件,在明确管辖范围前提下,相互协助开展设卡、追捕、调查、取证等工作。双方互通警情21次,开展警务合作13次,协助调查30次,破获刑事案件1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

  第五,组织民警和民兵自行或联手加强巡逻防控,形成边界联防网络。双方派出所和村党支部通过组织民警、民兵和治安积极分子成立义务巡逻队,加强各村寨的安全防范,遇到边界地区的村寨过节或者举行重大庆祝活动,则共同开展巡逻防范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成立义务巡逻队4个,共同开展巡逻32次。如去年12月盘王节在两省(区)交界的盘古庙举行文艺汇演,新华派出所民警就从微信群里收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戏台旁边搭帐篷赌博。新华派出所一面派出民警迅速核实情况,一面立即与湖南江华县河路口派出所取得联系。当天上午,湘桂民警同时行动,赶到盘古庙野外赌场,但是赌徒们利用空旷的田野、树林和山丘的复杂地形逃跑了。于是民警就地捣毁现场的帐篷、桌子和板凳等一批赌博工具,震慑了参与赌博的违法犯罪嫌疑人。2017年4月以来,新华派出所多次接到河路口派出所通报——近期河路口辖区接连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新华派出所接到通报后,迅速展开调查走访,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4月10日晚,新华派出所民警发现该犯罪嫌疑人在与湖南省江华县河路口镇交界的新华乡某某村出现,立即组织民警和巡逻队员会同河路口派出所民警对其实施抓捕,但是犯罪嫌疑人凭借对复杂地形的熟悉跑进山里。湘桂警民经过4个多小时的围追堵截,最终将躲在湘桂边界山林里的犯罪嫌疑人唐某春抓获归案。

  “四个友好”促民族团结进步

  湖广新村两省(区)村民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经验传到邻近村寨并提升到乡镇。近年来,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创新工作机制,在“亲情边界”建设方面下功夫,通过与其毗邻的湖南江华县涛圩、河路口、大石桥等乡镇结“四个友好”(即友好乡镇、友好村委、友好家庭、友好村民)乡镇,架起了友谊之桥,促进政府、村委、家庭、群众间更广阔的交流合作,实现两省(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结友好乡镇,加强政府间合作。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党委、政府和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党委、政府在共同关注和指导湖广新村联合党支部开展工作中,通过交流、沟通,进一步加深了解和信任。为了使这种友谊和合作长期发展下去,经商议双方结成友好乡镇,通过共同举行春节团拜会、年轻干部交流会,开展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和建立人民调解协作机制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强化政府间合作,增进双方友谊,共同维护边界团结,促进边界经济发展。此做法还得到了进一步推广。目前,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与毗邻的湖南省大石桥乡、河路口乡也结成友好乡镇。据统计,2015年以来,两省(区)毗邻的友好乡镇已举行春节团拜会8次,乡镇领导论坛11次,年轻干部交流会15次,共同处理边界矛盾纠纷30多起。

  结友好村委,共谋产业发展。湖广新村以联合党支部为工作平台,建立跨省区农村产业合作发展机制,通过毗邻村与村之间制订村规民约、治安联防、产业合作机制,组织经济能人相互学习和建立技术、销售等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共同致富。目前,已组织村级经济能人学习、交流30多次,建立农产品共享销售网点16个,已举办边界文体活动12次。

  结友好家庭,增加亲情来往。村民们本着“远亲不如近邻”的朴实理念,以湘桂通婚家庭为基点,以亲情为纽带,以元旦、春节、赶鸟节、盘王节等节日为契机,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开展山歌会、演唱会、游戏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促进边界居民情感交流,减少摩擦。

  结友好村民,增进居民“兄弟姐妹”情谊。男村民通过结拜兄弟、姑娘们通过互认姐妹、小孩子通过与同年出生的同伴认亲等形式进行亲情往来,进一步筑牢村民之间的感情纽带。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