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壮族三月三

何虎生:民族特色 群众参与 政府引导 ——办好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重要经验

2016-04-22 00:00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何虎生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我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为我们观察和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流传千百年的文化习俗,也是汉、苗、瑶、侗、毛南等广西世居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各族人民都集会欢庆,举行重大活动。广西“壮族三月三”年年办、年年新,其中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民族特色、群众参与、政府引导”。

  一、民族风情 民族韵味

  广西“壮族三月三”是以歌圩和祭祖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日,其特色在于民族风情、民族韵味。“三月三”既是壮族祭祖扫墓的节日,也是壮族古老的情人节,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古代壮乡少男少女在这天赶歌坡,抛绣球,“山歌传情,绣球传爱”。关于“三月三”的来源,刘三姐的故事广为传颂。相传,刘三姐是唐代壮族中的歌仙,善良美丽、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唱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的贪婪罪恶,引来财主的嫉恨。有一年农历三月初三,趁着刘三姐上山砍柴之时,财主派人砍断山藤,使刘三姐坠崖身亡。“三月三歌圩节”就是后人为纪念刘三姐遇难而形成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集会唱歌,斗牛跳舞,并制作五色糯米饭来祭祀刘三姐。发展至今,“三月三”已经成为广西地区特有的靓丽名片,最为具体、最为典型地体现了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八桂风采”,是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活动主题,旨在展现广西独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充满特色的体验活动。主要包括竹竿舞、板鞋舞、抛绣球、碰彩蛋、游彩架等民间民俗表演,壮族织锦技艺、钦州坭兴陶制作、毛南族花竹帽编织等手工技艺展示,苗族爬坡杆、彝族打磨秋等传统体育竞技,五色糯米饭、油茶等美食品尝。此外,活动还设置了“情定三月三”爱情体验区,包含“爱情花廊”、“许愿树”、“图说爱情”、“寻缘墙”、“甜蜜美食”、“爱的礼物”、“甜蜜印象”、“爱的互动”等内容,为各族未婚青年提供了认识交流的机会。

  富有内涵的文化活动。广西图书馆举办了“三月三”民俗文化专题讲座、“壮族三月三”文献专题展览和“壮族三月三”歌友沙龙活动等。一些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富有壮乡特色的对歌、民间舞蹈、体育活动等。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邀请专家参观、考察“三月三”活动,计划节后再进行研讨,以此总结经验,指导明年的文化活动。

  寓意团结的交流活动。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首次邀请近200名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分为5个团组,分赴南宁、河池、百色、贵港、崇左等城市,参加“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刘三姐”山歌旅游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南宁市民歌湖广场举办了民族团结“三月三”——五个自治区歌舞共庆“三月三”、传统技艺展示等系列活动。全国20个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山歌手及乐团参加了柳州市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柳州市刘三姐大舞台的演出,以歌唱“中国梦”、歌颂劳动与爱情、展现美好生活为主题,唱响了八桂大地。

  总之,民族风情、民族韵味是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最大特性之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广西的民族特色,弘扬了广西的民族文化,使得广西“壮族三月三”成为了自治区的民族文化品牌。这是广西“壮族三月三”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之一。

  二、群众参与 群众创造

  “壮族三月三”源于民间,并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最终发展为全广西的重大节庆活动。2014年“三月三”期间,广西全自治区举办大小活动270多场次,参与、观看和关注的人数不低于1000万人次。2016年,广西全自治区在93个县(市、区)360个活动点举办了近千场次的节庆活动,较之2015年增加了110个活动点。广西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原则,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使得“壮族三月三”成为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   

  群众性是民族传统节日的最大特性之一,各族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活动中,各族群众踊跃参与,各展身手,紧紧围绕节日主题,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广西“壮族三月三”以广西各地的人民群众为主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包括“壮族三月三”的宣传活动、民族文化活动以及民族体育活动等。广西全自治区的高校、中小学的学生积极投入到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中: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等方式学习宣传民族文化知识,接受政策形势和区情教育;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参与节庆活动和民族文化体验等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广西还与其他四个民族自治区联手,举办共庆“壮族三月三”文艺演出,以共襄盛举。

  传统文化要发扬光大,必须推陈出新,要有创造性。广西“壮族三月三”在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将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巧妙融合,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广西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联合主办的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国际电商节,邀请国内外产业领军人物、经济学家以及多国驻广州总领事等参加了以“‘互联网+’引领广西未来、跨境电商新思路”为主题的高峰论坛,推动了广西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以“壮乡产品网上行”为主题的国际电商节,为广西特色物产打开了一条新的销售大门,在长达一个月的电商节期间,淘宝特色中国·广西馆、京东中国特产·广西馆、乐思购、港湾网、美丽湾、乐村淘、广西金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热门电商平台携手合作,共同组建了一个电商“超级平台”,通过各种优惠活动,对全自治区的特色物产进行了大促销。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旅发委负责牵头、各市参与举办的“三月三民族文化旅游节”,也得到了广泛响应,各市旅游区和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制定本次的活动方案,采取了许多旅游惠民措施,举办了一系列民族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推动了广西旅游更上新台阶。

  群众参与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得到了广西各族人民的广泛支持,全自治区人民以极大的热情,以各种形式参加了节日,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一个大的创新就是与经济发展、旅游事业、产品推介紧密结合。把节日庆典与促进经济发展结合好,有利于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团结,也使民族文化的根基打得更深、更稳、更牢。

  三、政府介入  政府引导

  办好广西“壮族三月三”还离不开政府介入、政府引导。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活动的引导,为“三月三”营造了良好的节日文化氛围。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定为“广西文化艺术节”。199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节”定名为“国际民歌节”。1999年起,“国际民歌节”改由南宁市政府主办,定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2014年,“壮族三月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广西法定的少数民族传统习惯节日,全自治区统一放假两天。因此,“三月三”成为了广西各族传承文化的节日,成为亲人和民族团聚的节日。

  2016年的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贯彻落实自治区主要领导“要统筹谋划,及早部署,各有关方面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总结经验,全力打造我区‘三月三’民族文化品牌”的重要批示,多方联动,统筹规划,积极组织参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民委、旅发委、教育厅等有关部门以及自治区内多个地市,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有关要求,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共同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明确分工、周密部署,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加强宣传、扩大影响,为办好广西“壮族三月三”提供了组织保证。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要求,下发了《关于在全自治区大中小学校开展“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学校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自治区文化厅专门成立了文化活动领导小组,通过提前策划,统一部署,在各地共组织了300多场文化活动。自治区民委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有关部门还在上海通过举办演出、资料展示等方式,重点介绍“壮族三月三”。广西电视台通过广告、专题片等多种方式,对活动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

  正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主办、群众主体、文化主流的“四个为主”,才形成了从自治区到市、到县区、再到乡村,各有侧重,共同办好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局面,做到了统一顶层设计、活动方案、条件保障、对外宣传的“四个统一”,实现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化、节庆活动与各类活动、学术活动与节庆活动、政府与社会的“四个结合”,培育了文化、旅游、宣传教育、体育“四个品牌”,推进了主题、内容、形式、机制“四个创新”,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任务,得到了全自治区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赞扬和广泛肯定,也为以后办好广西“壮族三月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的开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全自治区范围的事务如果没有政府介入、政府引导,就很难形成合力。这次活动之所以办出规模,办出特色,办出成就,办出影响,最大的经验就是政府引导,各部门通力合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