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栏

携手共建民族团结进步新瑶乡——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事迹

2019-11-11 00:00     来源:监督检查处     作者:王洁钢、张庚亮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华江瑶族乡成立于1985年9月,位于兴安县西北部,总面积422.28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154个自然村,有汉、瑶、壮、苗、土家等民族,总人口1.8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6000多人,占33%,其中瑶族人口4800多人,占26.6%。建乡30多年来,华江瑶族乡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先后获得全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西养生养老小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多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区特色旅游名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入选第二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瑶族反面刺绣入选自治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组织基础。华江瑶族乡党委、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由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站所和村“两委”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下设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乡党委书记负总责、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事务的合力创建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与各村、各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为有效推进创建活动开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夯实了组织基础。

巧借各种载体,广泛宣传教育,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华江瑶族乡以“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利用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壮族三月三”、盘王节、广播电视、群众文艺演出、民族体育活动、培训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座谈会、山歌比赛等载体和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全乡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身边的好人好事等,召开各种会议1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报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闻,使全乡各族群众“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凝聚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建壮美华江的巨大力量,各族群众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突出地方特色,创新发展经济,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华江瑶族乡利用独天得厚的猫儿山生态旅游胜地和独特的生态绿色、历史红色、瑶乡原色的资源,创新发展思想,积极发展融生态、红色、民族旅游为一体的地方特色经济。一是积极打造生态康养小镇。把发展生态康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投资2.16亿元的融生态与红色为一体老山界红色生态综合开发、投资10亿元阳雀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投资2亿元的中国健康好乡村、投资40亿元的“水韵华江”等项目正有序推进;2018年10月,被评为“广西养生养老小镇”。二是大力发展民族旅游产业。引导扶持各族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等项目,全乡农家乐共有80多家、民宿2家。三是打造民族民俗村。投资200万元,建设民族特色浓郁的梁家寨民俗村,全村29户农户全部吃上了“旅游饭”。四是打好“六垌茶”名片。利用高山野生茶为原料制作曾为清代贡茶、具有养生功效的六垌茶,打造成当地品牌和特色产业,“六垌茶”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五是巩固传统毛竹产业。将“规模小、技术低、产品附加值少、资源消耗大”的毛竹加工企业整合发展成为“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毛竹加工企业,毛竹企业年产值达3亿元,解决各族群众就近就业2000多人。六是壮大特色农业。利用当地的优良气候条件,壮大猕猴桃、罗汉果、中药材、竹林鸡、“冷水鱼”等特色种养产业,通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全乡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七是壮大村集体经济。5个村投资100万元入股风力发电项目,各村年增收2万元。2018年,全乡总收入3.3亿元;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及“三产”收入超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235元,居全区民族乡之首。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民生基础。华江瑶族乡将民族工作融入民生发展,以民生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瑶乡风雨桥、滨江路等11个乡庆项目;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桂林市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迎宾路、民族文化讲堂、民族文化广场等24个项目建设。2018年1月,荣获桂林市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一等奖。实施迎宾路亮化工程,安装了28盏富有民族特色的路灯,并对该路段进行了绿化美化。建成了集镇街道路面硬化、排污、路灯安装、华江中心幼儿园、华江卫生院民族中医馆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水、电、路、文化、卫生等设施条件。近年来,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为各族群众解决行路难、安全饮水问题。目前,全乡9个行政村通行道路实现了水泥硬化,98%的村屯道路达到了硬化标准;95%的群众用上了自来水。二是聚力脱贫攻坚。全乡贫困人口从436户1598人减少到2018年的192户693人,计划2019年基本实现全部脱贫,2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民生基础。

提炼民族元素,传承优秀文化,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基础。一是突出民族风格。对高寨、集镇区民族街140多幢民居进行具有瑶族文化元素的立面改造,展现了瑶乡风情风貌和提升了建筑的民族风格。二是搭建活动平台。先后建成了华江民俗文化博览馆、民族文化广场、民族文化讲堂、综合文化站、村党群服务中心等一批农村基层文化活动场所,通过盘王节文艺演出、山歌会、瑶族文化讲座、技艺培训等活动,设计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贴近群众等节目,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增强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三是传承传统民族优秀文化。以“三色”文化为载体,坚持华江人讲华江故事,讲华江人贯彻新思想、迈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的生动实践,激励全乡人民在新时代谋发展新篇章内生动力。邀请了6名对华江红色文化、瑶族文化、生态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专家、瑶族文化传承人和当地红军后代,到各村(屯)开展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巡回宣讲80多场。编辑《红军过华江》和《瑶乡探秘》等红色文化和瑶族文化乡土讲习教材。专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列室,展示瑶族传统文化,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反面刺绣进行保护和传承;在竹山脚瑶族文化基地和中心小学举办反面刺绣培训班,培养瑶族反而刺绣传承人。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基础。

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础。华江瑶族乡认真执行民族教育方针,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中小学校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群众的思想教育等相融合,在全乡营造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教育氛围。一是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机制。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四个一”工作机制,即每年开展一次民族宣传月活动、举行一届瑶族盘王节庆祝活动、举办一次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比赛活动、开办一期瑶族反面刺绣培训班等,把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文体活动相融合。二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地建设。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投入2000余万元,大力实施华江民族中学、民族中心小学教育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成了华江中心幼儿园、华江民俗文化博览馆、民族文化广场、瑶族反面刺绣传习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基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三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队伍建设。建立以党员领导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中小学教师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为主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队伍,每年开办民族团结教育讲座4期,利用教育基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水平。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础。

推进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引领,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基础。华江瑶族乡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工作,推动机关、企业、村屯、学校参与创建活动。乡党委、政府落实民族优惠政策,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鼓励汉族干部学习使用瑶族语言;注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全乡少数民族干部占28%。机关以服务各族群众宗旨,热情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和排忧解难。企业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民族政策法规,利用当地资源兴办各类企业,解决了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增加收入。各村屯把民族工作纳入到村屯总体规划,带领各族群众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改善民生,共同富裕;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规;提高村屯干部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各村屯社会和谐稳定。学校以校园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为主渠道,推动教师、学生学习民族政策法规、民族知识,把爱国主义、道德、中华优秀文化等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结合,使各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埋在学生的心中,如华江中心小学被命名为“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基础。

服务各族群众,依法保护权益,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法治基础。华江瑶族乡紧扣民族团结进步这一主线,将民族政策法规纳入“七五普法”计划内容,持续深入开展“平安华江、幸福华江”建设。一是大力开展民族政策法规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屯的“四进”活动,提高各族群众的法治意识。二是围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活动工作,开展矛盾纠纷、法治宣传、交通安全、阳光司法、村规民约等进民族村寨活动,通过实施“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模式,推行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疏导等第三方介入方法,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全乡呈现出“民风淳、治安好、人心齐、人民满意”的新景象。三是大力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排查化解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各种隐患。坚持“是什么问题就按照什么问题处置”原则,对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进行妥善处理,全乡没有发生涉民族问题的案(事)件。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法治基础。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