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栏

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道——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甲山街道

2021-08-26 16:56     来源:监督检查处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甲山街道位于桂林市西部,是新老城区的结合部和黄金走廊,常驻人口6万人,主要有汉族(约占90%)、壮族(800余人)、瑶族(400余人)、回族(300余人)、苗族(100余人)、侗族(60余人)等民族,属少数民族散居性街道。该街道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注重在自身特色上发力,着眼从源头上谋划,坚持从改善民生上下功,倡导在宣传造势上用劲,为民族团结注入了文化基因、奠定了经济基础、改善了人居环境、营造了舆论氛围。近年来,甲山街道各民族生活富足、关系融洽、邻里和睦,谱写了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新华章。

一、用文化铸魂,广开民族团结之源

甲山街道既是风景秀丽地,也是文化厚重乡,街道紧紧抓住这一优势,深挖、传承、拓展特色文化活动,用文化活动熏陶、感染、凝聚人,促进了街道各民族的融。一是三月三里歌舞欢。该街道自2011年以来,在芦笛三村连续举办了十届三月三民族歌圩节活动,吸引数万名市民游客上赶圩,营造了喜庆、团结、热烈的节日氛围。2012年,这一被市民游客誉为桃花江畔的盛事的节庆活动获得全国最佳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节庆奖。二是百年傩舞结情缘。张家村傩舞传承达数百年之久,如今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名之下,吸引了不少游客包括台湾同胞慕名而来。2019730日,由26名台湾屏东县泰武乡高山(排湾)族乡民组成的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参访团,来到张家村傩舞广场,和当地群众一起载歌载舞,同台演出,共同描绘一幅民族大融合、两岸一家亲的和谐画面。据统计,张家村傩舞广场至今已接待台湾花莲县秀林乡、台湾基层干部参访团等5批次220余人,让传统傩舞与台湾同胞结下了不解情缘。三是龙狮文化海外传。组建了人和龙狮队,连续举办了四届广西东盟(桂林)狮王邀请赛暨桂林秀峰龙狮文化节,先后邀请了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龙狮队切磋交流。四是漓江画派众口赞。在漓江画派创始人阳太阳的出生地庙门前村,立起了阳太阳雕像,修缮了阳太阳故居,陈列了阳太阳画作,吸引了国内外广大书画爱好者慕名前来参观。20191213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代表团副团长马飙率中央代表团五分团来桂林慰问时,专程参观了阳太阳故居。五是宣扬先进树典范。吴国山,该街道长海社区人,是一名苗族残疾人体育运动员,先后斩获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世界残疾人锦标赛、残奥会、亚洲残疾人运动会F57级铅球、铁饼冠军;廖爱娟,该街道矮山塘村人,是一名贤惠善良的汉族妇女,她领养孤儿、孝老爱亲,2018年获评全国最美家庭2019年荣获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对这两名先进典型,街道大力宣传,号召学习,兴起了拼搏进取创佳绩、孝老爱亲传家风的良好风尚。六是忠孝传家植心田。该街道桥头小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以经典诵读为有效载体,坚持每日读一句《论语》、每日学习《汉字树》中的一个字,把诚信、爱国、敬老等传统美德润物无声种植到全街道各民族儿童的心中。

二、促城乡融合,加固民族团结之基

甲山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5个社区、7个村委。前些年,农村对比城市而言居住条件要差一些、经济收入要少一些。为此,他们着力推动城乡融合,促进改革开放成果让全体村居民共享,在发展融合中融洽民族情感。一是兴改造,趟出了乡村致富新路子。着眼村情差异,分别采取筑巢引凤”“锦上添花两种方式对芦笛三村实施改造。鲁家(合家)村采取的是筑巢引凤方式,果断实施全村整体推倒重建,筑起新巢引凤凰。庙门前村、张家村采取的是锦上添花方式,采取以外立面改造为主的模式,按桂北民居的风格统一风貌。改造以后,芦笛三村环境美了、旅游火了、名声响了、产业活了、村民富了。改造后的芦笛三村,一派桂北民居糅合徽派建筑特色风格,飞檐翘角,白墙黛瓦,雕梁画栋;成为了黄金旅游线路,如今芦笛三村每天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000多人次,节假日每天接待达5000多人次;鲁家(合家)村先后获评广西特色旅游名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广西特色景观名村名镇”“广西养老养生小镇”“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广西清洁乡村·百佳村屯等荣誉称号,庙门前村先后获评自治区特色旅游名村”“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桥头村获评中国最美乡村称号;在芦笛三村经营的宾馆、旅馆达36家,淡季入住率达到50%,旅游旺季游客爆满,26家餐饮、咖啡厅、油茶等饮食经营店铺生意也非常兴隆;改造前,三村人均年收入不到一万元;改造后,人均年收入已达到五万元以上。二是提品位,打造了美食购物新场所。在乡村地区,先后兴建了高品位的华润万象城、尊神庙美食文化城,改变了农村地区低层次消费场所的落后现状,让农村人享受到了城里人的消费待遇。不仅为周边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三是建绿道,开辟了城乡交流新渠道。沿桃花江蜿蜒而行的休闲绿道全长7.8公里,在这里散步、骑行、休闲已成为城乡居民热衷的新时尚网红打卡地,目前正在加速推进全长6.55公里的绿道二期工程——“桃江荷韵项目,绿道把城市和农村串联了起来,城乡交流进一步密切、频繁、融洽。

三、借旅游造势,遍洒民族团结之种

街道领导班子紧紧围绕桂林市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战略,围绕秀峰区旅游强区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旅游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一是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推进旅游民族团结进步。如在芦笛三村的改造和鲁家村的重建项目中,不管是在整体布局上还是在建筑风格上都将民族文化、休闲旅游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同时注重挖掘和恢复本地文化深刻内涵。如著名书画家阳太阳故居的修善;唐朝广西第一位状元赵观文的状元牌坊的兴建以及知青点的修善等,无不体现民族的、文化的底蕴。二是在旅游项目建设上推进旅游民族团结进步。如刘三姐大观园景区。该景区位于辖区风景秀丽的桃花江畔,是广西唯一一个以歌仙刘三姐命名的国家4A级景区,是一座展示刘三姐文化及广西少数民族风情的主题公园,园内有对歌、铜鼓、瑶寨、绣球、侗族鼓楼等10多个旅游项目,每天能吸引数以千计的中外游客。这里每天都在向全国、向世界介绍广西、介绍广西少数民族。三是在旅游服务保障上推进旅游民族团结进步。在辖区内的芦笛岩、刘三姐大观园、鲁家村等旅游景点,每个导游把民族文化的传播融入到对景点的介绍中。在辖区各景点售票处、各酒店前台等服务窗口,将当地民族文化旅游知识作为应知应会的内容,让每个服务员将旅游服务与民族文化的传播结合起来,他们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者、宣传员和播种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