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非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将共同富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深刻理解其重要意义和价值,理清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对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的共性在于,同样追求“富裕”,追求生产力的总体跃升,追求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但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式现代化之处在于,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其主体是全体人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在理论上,中国式现代化回应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的科学构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超越了西式现代化的资本逻辑;在实践上,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2035年远景目标迈进,跳出了西式现代化的贫富分化、阶级固化、政治极化的发展桎梏。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战略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为共同富裕提供了价值依归和道路遵循,两者内嵌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广西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广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边疆繁荣稳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区各族人民的接续奋斗下,广西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广西发展仍存在薄弱环节,实现共同富裕需着力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广西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收入水平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广西人均GDP为49206元,仅为全国人均GDP的60.77%;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727元,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值比2020年进一步扩大。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21年城乡收入比为2.35。广西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2021年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为78人,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为63.34张,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0.6册/人,这些数值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推进广西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中,需要着力解决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公共服务设施与能力不足等关键问题。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探索
首先,注重把蛋糕做大做好,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对做好广西工作提出了“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着力解决共同富裕的关键问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五个更大”重要要求,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大力推进产业振兴、科教振兴、乡村振兴,坚持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经济发展蓄势赋能,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建设,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擦亮乡村文化生态旅游新名片,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多维推进守边固边兴边,为广西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安定团结的前提条件,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设一支担当实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清廉广西建设走深走实,以党的建设引领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
其次,注重把蛋糕切好分好,完善分配制度,以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通过完善分配制度,可以协调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为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供制度保障。在初次分配中,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比例;健全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按照市场评价贡献、贡献决定报酬的原则,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探索通过要素使用权、收益权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财产性收入。在再分配中,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统筹城乡救助体系,做好低收入人口兜底保障民生工作;推动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使人人享有创富的人力资本;健全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长租公寓;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第三次分配中,引导社会力量自愿通过公益事业、志愿服务、社会慈善等方式济困扶弱,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健全公益慈善激励机制,在全社会弘扬公益慈善文化;完善公益慈善规范机制,构建以信息公开为重点的全过程监管体制,提高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提高公益慈善的服务效能,引导慈善资源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打造本地特色慈善项目,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