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大基础”

2023-02-14 17:01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黄家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悟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大基础”的丰富意蕴,准确把握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大基础”的实践进路,让马克思主义牢牢扎根中国大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

深刻领悟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大基础”的丰富意蕴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有远大历史眼光、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马克思主义是在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创立起来的。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有远大历史眼光,就是要全面了解和把握世界文明发展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要放眼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历程,看到东西方文明的联系与差异。经典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方,但是它的传播、运用和发展却并不局限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真理拥有着穿越时空的磅礴伟力,并在对外传播和实践运用中不断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实践证明:要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国根深叶茂,就要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促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交融、相契合,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并以之指导新的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把握历史主动,就是要坚持以我为主地去学习、运用和发展科学理论,要在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学会洞察历史大势、把握历史机遇、推动历史进步、引领社会发展,进一步坚定人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夯实历史基础。同时,还要做到真正的历史清醒,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勇于担当历史使命,聚焦解决当下矛盾和问题,不管风云如何变幻都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地迈向未来。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有人民主体视野、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属性决定了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夯实人民群众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科学理论假若离开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要有人民主体视野,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同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运用也要求必须夯实人民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只有在不断夯实群众基础的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认同和信仰、掌握和运用,才能在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将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大基础”在实践过程中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的辩证统一性主要源于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是变革社会的决定性力量。历史是靠人民书写的,人民书写历史的实践是科学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源泉。不断夯实“两大基础”统一于我们对全人类文明成果的广泛吸收和借鉴的实践中、统一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统一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准确把握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大基础”的实践进路

在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过程中夯实“两大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聚焦解决时代课题,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需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确保夯实“两大基础”工作取得实效、方向正确的重要政治前提。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体现在政治和思想的引领上,也体现在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全覆盖上,还体现在党组织和党员在夯实“两大基础”工作的各个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

在不断加强对人民群众开展正确历史观教育过程中夯实“两大基础”。要不断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坚决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强对人民群众历史观的教育,要高度重视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尤其要注重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历史观。

在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研究、阐释、宣传和发展过程中夯实“两大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研究、阐释、宣传和发展,尤其要重视推动话语创新和理论创造。从某种程度而言,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不断运用和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工作,在202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他强调,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丰富实践中,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我们要勇于突破既有的认识藩篱,自觉地或对既有概念进行新诠,或创造性地使用新概念,在实践活动中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为社会大众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在不断夯实“两大基础”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过程中夯实“两大基础”。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大基础”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这就需要有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宣传教育制度、监督制度,以及传播话语转换机制、反馈机制和辅助机制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作为保障。通过制度建设和确立长效机制不断夯实“两大基础”,实现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的目的。

(作者为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