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位于金龙镇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约5公里,现有184户798人,壮族人口占100%,是远近闻名的“美女村”、“长寿村”,是壮族天琴的发源地。成立屯级党支部1个,党员 14名。耕地面积1562亩。甘蔗为特色产业,本屯农户90%以上种植甘蔗,面积约1500亩,2020/2021榨季入厂原料蔗产值380万元。种植甘蔗年人均收入7200元,甘蔗产业是有市场、效益好,覆盖面大,稳定的特色产业。同时还大力发展一些特色的种养殖产业,例如:红米、黑米种植,鸡鸭养殖、壮锦合作工坊等,涌现出“其香米专业种植合作社”、“萍领养殖专业合作社”、“龙州县织锦协会”等多家合作社和协会,拓展了农民增收的路径。特色亮点如下:
1.民族民俗文化底蕴丰富深厚。该屯内保存有编织壮锦、壮族天琴艺术、侬侗节等非遗文化。2006年壮锦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龙州县金龙壮族织锦技艺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龙州壮锦技艺工坊于2018年6月获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支持的全国首批(十个之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021年6月,壮族天琴艺术、壮族侬侗节成功进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村屯内有36人会演奏天琴,村屯内组建了天琴文艺表演队,村屯内还有近100名的织娘编织壮锦。
2.人居环境和村庄风貌明显改善,村庄干净、整洁、有序。
近年来,该屯在后援单位崇左市侨联、龙州县委宣传部等大力支持帮助下,投入资金400 万元,大力实施“三清三拆”项目,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安全住房率达100%。屯内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落实保洁员和保洁经费并不断完善保洁设施和保洁制度,确保保洁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到镇内的垃圾收集处理场,没有露天焚烧垃圾的现象。村内建设有公共厕所,便于到访群众如厕,村内积极推进改厨改厕项目,目前本村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本村河道、溪流整治方面做得较好,能够保持水系畅通、洁净。屯内配套建设有文化室(图书室)、舞台、篮球场及健身器材。极大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娱乐健身需要。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民族团结不断巩固。
板池屯为壮族村落,壮族村民占100%。这里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民俗文化极为丰富多彩,优秀文化特色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是壮族天琴的发源地。如板池屯的天琴世家、天琴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绍伟,编织壮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素英等,他们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传播者。壮族天琴文化艺术成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独特乐器——天琴演奏、编织壮锦、侬垌节、丰收节等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享誉区内外,内年吸引上万人参与活动。该屯在农历大年十一举办的侬峒节民俗活动热闹非凡,吸引美国、法国、泰国、越南等国外专家学者及区内外游客前往参观旅游。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名扬四海。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双蒙村每年定期举办侬垌节、三月三、端午节、春节等民族民俗活动,组织村民开展舞龙、舞狮、舞花凤、天琴奏唱、水上唱山歌、斗鸡、斗鸟、三人板鞋、抛绣球、舂糍粑、毽球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民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对“五个认同”意识显著提高。同时,投入80万元建起一栋二层楼的壮锦技艺培训基地,成立了双蒙村壮锦合作社,通过“扶贫+非遗”方式组织壮锦织娘利用农闲时间编织壮锦,与广西金壮锦公司签订收过壮锦订单,村民生产的壮锦销售给公司增加了收入。2021年壮锦销售收入35万元。板池屯这一创新产销模式,不仅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同时又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近几年,村里还举办了外嫁女回娘家感恩活动,通过捐款捐物支持家乡建设和为父母洗脚、梳头、捶背等亲子活动,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文明新风貌,2020年评为第一批“广西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单位”。2021年获评为崇左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村。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