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 | 成文日期: |
标 题:自治区民宗委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080号提案的答复 | |
发文字号:桂民宗复〔2020〕21号 |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06日 |
陈健委员:
您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第20200080号),自治区政协交我委主办,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擦亮”已有的世界级、国家级品牌,推动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2012年12月设立,是以广西河池市红水河流域为中心,对集中分布、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铜鼓习俗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文化生态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保护区的设立对于河池市乃至广西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016年12月28日,原文化部办公厅同意实施《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始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分布实施。目前第一期(2017-2021)的近期建设目标与任务已基本完成,准备迎接文化和旅游部的验收,第二期(2022-2026)和第三期(2027-2031)的中远期建设目标和任务也将按规划逐步推进。保护区边实施规划边总结经验教训,根据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实际情况,不断调试相关的保护措施与方法,使文化生态的保护工作日趋常态化,实现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的政治、经济、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形成具有整体性、影响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保护格局,展现铜鼓文化生态的魅力。近三年来,积极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2757万元用于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
二、关于进一步挖掘广西人口较少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世界唯一”少数民族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全区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共同扎实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构建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全区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2项,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七批共762项,市级名录1039项、县级名录2561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9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743人,市级传承人1026人,县级传承人1227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1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展示中心、研究中心、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示范户369个,中越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民惠民示范带建设已完成了68个示范点建设。注重挖掘传承保护人口较少民族文化资源,如仫佬族的“仫佬族依饭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仫佬族土布染制技艺”等9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人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人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毛南族的“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毛南族肥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毛南族分龙节”等7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人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人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三、关于进一步构建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为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开发提供人才保障。自治区注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在各类高层次人才平台建设中,加大对与少数民族有关平台的建设指导,通过各类高层次人才平台建设,聚集和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和传统文化高层次人才。从2010年以来,自治区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品牌人才培养工作。每年举办专题培训班,范围包括市、县(区)非遗从业人员,每期学员近200人。专家有来自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广西民族大学等从事非遗研究的专家、教授。为逐步提高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整体工作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6年起,自治区文化部门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力度,以“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为目标,与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联合举办了17期“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广西免费培训项目培训班,如织锦班、刺绣班、竹芒编织班、陶艺班和木构建筑班等,共培训非遗传承人800多人。通过培训,开拓了传承人的视野,提升了文化素养,增强了传承能力,进而提高传统工艺的品质。下一步,自治区将在各类人才项目和人才遴选中,将少数民族作为一个更为突出的因素加以考虑,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对人口较少民族,因地制宜实施人才引进、选拔和培养以及职称等政策倾斜,加大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积极利用好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各个专家服务基层项目,把高层次人才活动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
四、关于进一步利用新媒体传媒手段,构建立体式品牌营销激励机制,强势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品牌营销工作。2019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举办了1期广西非遗传承人集体入驻抖音仪式暨抖音宣传培训班。组织全区202名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和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旨在帮助广西非遗传承人集体入驻抖音并统一接受抖音宣传培训,通过记录视频的形式,借势抖音平台的影响力,将广西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通过时尚的方式去诠释和传递给世界,同时,进一步发掘广西少数民族非遗项目文化和市场价值,把抖音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增强广西少数民族非遗项目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助力少数民族文化品牌营销。
感谢您对民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0年6月30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